《中国哲学史大钢》上,页一三二) 我在五六年前还信此说,所以在《三年丧服的逐渐推行》(武汉大学文哲季刊》第一卷二号)一篇里,我还说三年之丧只是儒家的创制。
孔子曾见过老子,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,大约生于周灵王的初年,当西历前570年左右。(《小雅·四月》)这首诗写虐政之不可逃,更可怜了。
(《大雅·瞻卬》) 最痛快的,莫如: 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。后来鲁郑衰了,便到了五霸时代。古代封建制度的种种社会阶级都渐渐的消灭了。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,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。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。
(《小雅·大东》) 可以想见当时下等社会的人,也往往有些暴发户,往往会爬到社会的上层去。到了春秋的下半段,便成了晋楚争霸的时代了。卢梭对封建君主专制深恶痛绝,认为它是政府权力腐败的结果,在君主专制下,"臣民除了君主的意志以外没有别的法律。
""自此论之出,垂二百年,不传暴烈之子,亦有仁义之人,愤世法之不平,闵民生之况瘁,奉若玉律金科,以为果足以救世。二人者,欧之哲学政治大家,不独于英为杰出。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曾对这两大思潮作过有力的分析,近代自由主义的源头是从洛克开始,法国的伏尔泰、孟德斯鸠则是他的继承者,"初期的自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人主义的,在经济上也是个人主义的,但是在情感或伦理方面却不带自我的气味,这一种自由主义支配了十八世纪的英国,支配了美国宪法的创造者和法国百科全书派。"〔11〕卢梭的"民约"学说,"其名虽本于赫,而义则主于洛者为多云。
战胜之权利,非权利也。然而旧之界说,不可复用明矣。
〔11〕〔12〕〔13〕《〈民约〉平议》,《严复集》第2册第334、335页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坚持西方(特别是法国)的浪漫主义传统,对社会改造表现出炽热的激情,主张以革命和激进为手段,在必要的情境里,甚至"只问目的,不择手段"。"(乙)"天赋之权利皆同,无一焉有侵寺其余之权利。"〔9〕 如果说,严复在《政治讲义》中对卢梭思想的批评主要是着眼于学理的角度,那么,1914年2月,他在《庸言报》第25、26 期上发表的《〈民约〉平议》则是基于现实的忧虑。
"〔15〕其二,卢梭主张"人人不得有私产业,凡产业皆篡者",故其书名为救世,"其实则惨刻少思,恣睢暴戾。君主除了他自己的欲望以外,没有别的规则。这种束缚一部分纯粹是给相宜活动加上无益障碍,因为每个古代社会都曾经发展一些行为规矩,除了说他是传统而外,没有一点可恭维的地方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,也不难想象严复对卢梭思想学说的排斥。
过去,一般论者均据此认定这是严复思想倒退的证据,忽视了严复这一思想的西学渊源。他说:"夫世之勤勤于一学,孰不有意于人事之改良乎?顾求至美之物,而率至于无所得,或所得者妄,而生心害政者,其故无他,坐用心躁耳。
〔10〕《与熊纯如书》(五),《严复集》第3册第614页。"〔10〕由此可见,严复的《〈民约〉平议》,本意是对革命学说(以卢梭思想为例证)的一次清算。
但是,自我中心的热情一旦放任,就不易再叫它服从社会的需要。〔14〕〔15〕《〈民约〉平议》,《严复集》第2册第337页。其一,卢梭所谓民生而自由的自然状态并无历史根据,"则安用此华胥,乌托邦之政论,而毒天下乎?"〔14〕在严复看来,现实的情况已与卢梭之说大相径庭。他曾说:"卢梭《民约》,其开宗明义,谓斯民生而自繇,此语大为后贤所呵。他在给弟子熊纯如的信中说,"自卢梭《民约》风行,社会被其影响不少,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,然无济于治,盖其本源谬也,刻拟草《〈民约〉平议》一通,以药社会之迷信。"初民社会,茹毛饮血,绝非若卢梭所说是自由平等的"黄金时代","故其说尽破,醉心卢氏学说者,不可不知也。
凡物之以力而有者,义得以力而夺之。"〔18〕给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幸,故严复的结论是"卢梭之说,其所以误人者,以其动于感情,悬意虚造,而不详诸人群历史之事实。
其实,卢梭不过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一,批评他的学说,并不等于说就舍弃西学,更不必说倒退。有意思的是,西方思想家罗素后来在他的《西方哲学史》中,也对卢梭的思想作了类似于严复这样的批评。
而产生这种分歧的"西学"渊源则在于,严复坚持西方(特别是英、美)的自由主义传统,对社会改造采取理性的态度,以改良和渐进为途径。而其立法也,乃渐于宗法、神权之初者,而治权独立,真国家之体制以成。
〔4〕《政治讲义》,《严复集》第5册第1249页。故言天学,而沦于星命,言化学而速于黄白,言政治而乃主民约,皆此类也。据此,严复以为"专制有时且有庇民之实","专制之权,亦系由下而成,使不由下,不能成立。至于平等,本法律而言也,诚为平国要素,而见于出占投票之时,然须知国有疑问,以多数定其从违,要亦出于法之不得已。
"〔4〕将卢梭的民约论与占星术、 炼丹术相提并论,这大概是严复弃卢梭的《社会契约论》不译的原因所在。宗法既立,欲有以自存于物竞之中,于是变化分合,往往成有机之大团体,又或以宗教崛兴,信奉既同,志众遂合,而以战争之故,有部勒署置之事,而机关亦成。
……在这里一切又都回到了最强有力者的唯一权力上来。"〔6〕其次,严复批评了卢梭"人类生来是自由"的论点。
严复将民国初年的社会动荡看成是革命所造成的后果,而革命风潮的兴起与卢梭思想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。〔5〕〔6〕《政治讲义》,《严复集》第5册第1267、1268页。
〔16〕〔17〕〔18〕〔19〕《〈民约〉平议》,《严复集》第2册第340页。不要被民主的神话所炫惑,而要关注现实社会的有序和建设,从而使社会发展顺于自然,循序渐进,有条不紊。"(丙)"群之权利,以公约为之基。他后来翻译西方名著,其所选原著(除孟德斯鸠的《法意》外)基本上是英国思想家的著作,也大体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选择。
""其始由蛮夷社会,而入宗法。它告诚人们不要被革命的浪漫主义激情所支配,而应在言行中诉诸理性。
随后,严复逐条批驳了卢梭的观点。"〔3〕 严复早年留学英伦,深受英国理性主义的熏陶,对自由主义所铸造的"英国模式"十分崇拜。
在一般情况下,君主"以道德才智服人","不得率意径行",或施以权术,即使在路易十四时代,"法民之尊重团结,亦无过于此时"。"〔16〕其三,卢梭所谓"凡人得一权利,必待一切人类之公许而后成",于事实为不可能。